




金属材料抗菌测试是一项重要的评估工作,金属材料抗菌测试通过科学的方法,测量金属材料表面的抗菌性能,以保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产品的卫生性能和使用寿命。以下是金属材料抗菌测试的详细阐述。
一、金属材料抗菌测试的目的与重要性
金属材料抗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材料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杀灭或抑制作用,这对于保障公共健康、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医疗器械、食品容器、厨房用具等领域,使用具备抗菌性能的金属材料能够显著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金属材料抗菌测试的流程与方法
1、材料与试样的准备:选择待测试的金属材料,并根据其形状和尺寸加工成符合测试要求的试样。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应确保材料的表面状态一致,以便进行准确的比较。
2、测试菌种的准备:常用的测试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菌种需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活化、培养,并通过适当的稀释方法制备成测试用的菌悬液。
3、接种与培养:将制备好的菌悬液接种到金属材料试样的表面上,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条件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的选择应依据测试标准和待测微生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
4、观察与计数:在培养结束后,使用适当的观察和计数方法,如平板计数法、显微镜观察法等,测量并记录金属材料表面上微生物的存活情况。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的微生物数量变化,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抗菌效果。
三、金属材料抗菌常用的测试标准与方法
ISO 22196:2011:这是一项针对塑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测定的国际标准。尽管它主要针对非金属材料,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金属材料抗菌测试的参考。
ASTM E2149-13a:该标准提供了用于评估固体(如金属)表面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它要求将抗菌表面积约为特定数值的抗菌金属样品放入含有一定量菌悬液的灭菌容器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后测量微生物的存活情况。
贴膜法:这是国内外最常用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培养好的菌液均匀滴到样品表面,并用无菌塑料薄膜覆盖使其与样品表面充分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后,计算样品的杀菌率来评估其抗菌性能。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