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653.5-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3/T 653.5-2014
中文名称:《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
发布日期:2014-11-14
实施日期:2015-01-15
发布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3/T 653.5-2014《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介绍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11月14日发布了《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标准,并于2015年1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涵盖了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禽、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多个类别的监测内容。
二、监测对象
1、水禽:包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和繁殖的各种鸟类,如鸭、鹅、天鹅等。
2、水生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生物。
3、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在湿地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动物。
4、爬行动物:包括蛇、龟、蜥蜴等在湿地环境中活动的爬行动物。
5、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蜘蛛、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
三、监测方法
1、样线法:通过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设置样线,记录沿线遇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2、样点法: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点,对样点内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3、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对特定种类的动物进行捕获、标记,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再次捕获,通过比较捕获率来评估动物的数量。
4、声学监测法:利用声学设备对水禽等动物的叫声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评估其种群数量和分布。
四、监测指标
1、物种多样性: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2、种群数量: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类动物的种群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3、生态位:研究不同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4、生物量: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总生物量,反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健康状况: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生长、繁殖、疾病等方面。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在监测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动物的种类、数量、性别、年龄等信息。
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标准化的数据集。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动物多样性、种群数量等指标。
4、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决策,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频率与周期
1、季节性监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变化,选择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监测。
2、年度监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测,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年度变化。
3、长期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以评估其长期变化趋势。
七、标准的意义与应用
《湿地生态监测 第5部分:动物》(DB53/T 653.5-2014)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也为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参考,有助于提高湿地生态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