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Y/T 2191-2013《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基本信息
标准号:LY/T 2191-2013
中文名称:《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发布日期:2013-10-17
实施日期:2014-01-01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局
归口单位:全国防沙治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65)
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起草人:卢琦、李昆、唐国勇、崔向慧、孙永玉、周金星、刘方炎、张春华、刘广福
中国标准分类号:B65森林资源保护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LY/T 2191-2013《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介绍
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10月17日发布了LY/T 2191-2013《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一、《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观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明确了观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这些原则为观测指标的选取和观测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指导。
2、观测指标的分类
《指标体系》将观测指标分为三类:基础性指标、生态过程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基础性指标主要反映岩溶石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过程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3、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
《指标体系》详细列出了各类观测指标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涵盖了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为生态观测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4、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指标体系》对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观测频次、观测精度、数据记录和数据质量控制等。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结果的应用
《指标体系》强调了观测结果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实施意义
1、提高生态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指标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2、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指标体系》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指标体系》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LY/T 2191-2013《西南岩溶石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应用价值,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