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Y/T 2768-2016《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LY/T 2768-2016
中文名称:《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
发布日期:2016-12-21
实施日期:2017-03-01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
归口单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
起草人:龚明昊、欧阳志云、徐卫华、贾建生、刘德望、张玲、张德辉、刘刚
中国标准分类号:B44饲养动物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LY/T 2768-2016《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这无疑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LY/T 2768-2016)的制定,正是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发布,于2016年12月21日发布,并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是一套旨在评估和预防建设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标准化流程。该标准涵盖了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指南。
二、评价原则
1、生态保护优先:在进行评价时,应首先考虑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科学性:评价过程应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全面性:评价应全面考虑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4、客观性:评价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三、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前期调研:收集项目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大熊猫保护现状等基本信息。
2、影响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3、影响预测: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4、影响评价:根据影响预测结果,评估建设项目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影响。
5、报告编写:将评价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评价方法
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植被、水源等信息。
2、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像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
3、模型模拟:构建数学模型,模拟建设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4、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获取专业意见。
五、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点、规模、施工时间等。
2、评价方法:说明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3、影响分析:详细描述建设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潜在影响。
4、风险评估:对潜在影响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等级。
5、保护措施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六、实施意义
《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减少建设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还能够促进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