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GJ/T 317-2014《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JGJ/T 317-2014
中文名称:《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02-28
实施日期:2014-10-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标准分类号:P32建筑构造与装饰工程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建筑物的防护
JGJ/T 317-2014《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2月28日发布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2014),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2014)是一项针对建筑工程裂缝防治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二、主要内容
1、裂缝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了裂缝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
重视裂缝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结构设计要求
在结构设计方面,标准提出了以下要求:
合理确定结构体系和构件尺寸;
考虑温度、湿度、地震等环境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避免设计中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
3、材料选择
标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
考虑材料的抗裂性能;
避免使用易产生裂缝的材料。
4、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裂缝防治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了以下要点: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采用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方法;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
5、裂缝监测与评估
标准强调了裂缝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并规定了:
建立裂缝监测系统;
定期进行裂缝检查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实施意义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减少裂缝的发生,还能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 317-2014)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技术标准,涵盖了裂缝防治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和监测评估。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裂缝的产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标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