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51/T 1677-2013《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1/T 1677-2013
中文名称:《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3-12-02
实施日期:2014-03-01
发布部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1/T 1677-2013《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介绍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12月02日发布了《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并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规程的主要内容
1、术语和定义
规程首先对水稻田杂草、杂草密度、杂草防除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规范提供了基础。
2、杂草调查与监测
规程规定了水稻田杂草的调查方法、监测频率和记录方式,要求农户定期对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杂草问题。
3、杂草防除方法
规程提出了多种杂草防除方法,包括物理防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除等,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4、杂草防除技术
规程对杂草防除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农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5、杂草防除效果评价
规程规定了杂草防除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要求农户对防除效果进行定期评价,以指导后续的防除工作。
二、规程的实施意义
1、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杂草防除,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提倡采用物理防除、生物防除等环保型防除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提升农户防除技能
规程为农户提供了系统的杂草防除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农户的防除技能和防除效果。
三、规程的推广应用
1、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规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规程的知晓率和接受度,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户按照规程进行杂草防除。
2、技术培训和指导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户掌握规程中的防除技术和方法。
3、建立监测和评价机制
建立杂草防除效果的监测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农户的防除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指导农户不断优化防除方案。
《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水稻田杂草防除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