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2/T 2782-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2782-2015
中文名称:《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5-06-15
实施日期:2015-08-15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DB32/T 2782-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介绍
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简称DB32/T 2782-2015,是一项专门针对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技术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15年8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32/T 2782-2015标准涵盖了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全过程,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捕捞与运输等多个方面。标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提高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养殖场地选择
1、选址原则
标准规定,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区域。还应考虑养殖水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场地布局
养殖场地的布局应合理,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养殖活动,同时方便管理和操作。标准建议采用科学的养殖池设计,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水质管理
1、水质要求
标准对养殖用水的水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以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2、水质监测
养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确保养殖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四、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
标准推荐使用营养均衡、质量可靠的饲料,以满足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需求。
2、投喂方法
投喂方法应科学合理,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标准建议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调整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五、疾病防控
1、疾病预防
标准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合理投喂、保持水质等。
2、疾病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标准建议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对养殖的影响。
六、捕捞与运输
1、捕捞方法
标准规定了捕捞方法,以减少对蟹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2、运输要求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蟹的存活率和健康状态,避免因运输不当造成的损失。
DB32/T 2782-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养殖者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