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53/T 645-2014《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53/T 645-2014
中文名称:《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11-14
实施日期:2015-01-15
发布部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53/T 645-2014《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53/T 645-2014《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该标准自2015年1月15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主要针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进行规定,旨在提高白菜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标准涵盖了白菜根肿病的病原学特性、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效果评价等内容。
二、病原学特性
1、病原菌种类:本标准明确指出,白菜根肿病的病原菌为十字花科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属于原生动物门、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科。
2、病原菌形态:本标准对根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菌体的大小、形状、染色特性等。
3、病原菌生活史:本标准对根肿菌的生活史进行了阐述,包括孢子的形态、萌发、侵染过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生长发育等。
三、发病规律
1、发病条件:本标准指出,白菜根肿病的发病与土壤、气候、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壤pH值、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侵染和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2、发病时期:本标准明确了白菜根肿病的发病时期,主要在白菜生长的苗期和莲座期。
3、发病症状:本标准对白菜根肿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包括根部肿大、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等症状。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本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翻土壤、改良土壤酸碱度等。
2、种子处理: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处理的方法,如种子消毒、种子包衣等,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
3、土壤处理:本标准提出了土壤处理的方法,如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4、化学防治:本标准规定了化学防治的方法和药剂,如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土壤和植株的喷洒。
5、生物防治:本标准提倡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施用生物菌剂、利用天敌等,以达到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目的。
五、防治效果评价
1、评价指标:本标准明确了防治效果评价的指标,包括病情指数、植株生长状况、产量等。
2、评价方法:本标准提出了防治效果评价的方法,如田间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
3、评价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防治效果的评价标准,如病情指数的降低、植株生长状况的改善等。
DB53/T 645-2014《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云南省白菜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白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