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1/T 391-2007《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1/T 391-2007
中文名称:《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
发布日期:2007-09-03
实施日期:2007-11-01
发布部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1/T 391-2007《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介绍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7年发布了《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DB31/T 391-2007),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31/T 391-2007《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是一项地方性标准,旨在规定学校、医院和旅馆等生活用水单位的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该标准涵盖了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用水定额的调整和用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相关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二、用水定额的确定
标准中明确了学校、医院和旅馆等生活用水单位的用水定额,即单位时间内允许使用的水量。用水定额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用水单位的性质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水单位,其用水需求和用水特点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单位的性质和规模来确定相应的用水定额。
2、用水单位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水定额的确定。标准鼓励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等手段,降低单位用水需求。
3、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在确定用水定额时,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确保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相匹配。
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
标准提供了详细的用水定额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用水单位的用水类型:根据用水单位的实际用水情况,将其用水类型划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等。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用水单位的用水量、用水效率、水资源可利用量等基础数据。
3、计算用水定额: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出用水单位的用水定额。
4、确定用水定额的调整系数:根据用水单位的用水效率、水资源状况等因素,确定用水定额的调整系数,以确保用水定额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四、用水定额的调整
标准规定了用水定额的调整机制,以适应不同用水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调整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评估:用水单位应定期对用水定额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
2、动态调整:根据水资源状况、用水效率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水定额。
3、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需求。
五、用水管理
标准强调了用水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用水单位应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明确用水管理的责任和要求。
2、加强用水监控:通过安装水表、监测设备等手段,加强对用水情况的监控和管理。
3、提高用水效率:通过技术改造、管理优化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用水需求。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用水单位和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DB31/T 391-2007《学校、医院、旅馆主要生活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学校、医院和旅馆等生活用水单位的用水行为,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