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标准
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
机构名单GB/T 33251-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3251-2016
中文名称:《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发布日期:2016-12-13
实施日期:2017-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
归口单位: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4)
起草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起草人:贺化、马维野、雷筱云、周静、马鸿雅、陈明媛、徐俊峰、张立、李昶、王欣、王燕、唐恒、岳高峰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01公司(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综合
GB/T 33251-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12月13日发布了GB/T 33251-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该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与目的
1、背景: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目的:GB/T 33251-2016旨在规范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标准适用范围
GB/T 33251-2016适用于各类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2、知识产权的培训、宣传和教育;
3、知识产权的合作与交流;
4、知识产权的纠纷处理和法律服务。
三、标准主要内容
1、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机构。
2、知识产权的获取与维护:规定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的申报、登记、审查、授权、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3、知识产权的运用与转化:指导高等学校如何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包括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
4、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维权:明确高等学校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方面的职责和要求,包括知识产权的保密、侵权风险评估、侵权纠纷处理等。
5、知识产权的培训与教育:强调高等学校应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教育,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6、知识产权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高等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升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
四、标准实施意义
1、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GB/T 33251-2016为高等学校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有助于高等学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3、增强国家竞争力: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GB/T 33251-2016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GB/T 33251-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