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3/T 332.5-2008《无公害中华第5部分:温室养殖技术准则》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3/T 332.5-2008
中文名称:《无公害中华第5部分:温室养殖技术准则》
发布日期:2008-04-24
实施日期:2008-05-24
发布部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起草人:陈德富、叶金云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淡水养殖与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捕捞和水产养殖
DB33/T 332.5-2008《无公害中华第5部分:温室养殖技术准则》介绍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8年4月24日发布了《无公害中华第5部分:温室养殖技术准则》,并于同年5月24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华鳖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温室养殖技术标准,对于提高中华鳖的养殖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的核心内容
1、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了温室养殖中华鳖的环境条件,包括水质、温度、光照等。水质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温度应控制在适宜中华鳖生长的范围之内,光照要满足鳖类生理需求。
2、养殖设施和设备
标准规定了养殖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标准,包括温室的建造、养殖池的设计、水质处理设备等。这些设施和设备的设计应符合中华鳖的生长特性和养殖需求,以保证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3、养殖管理
标准对养殖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疾病预防与控制、水质监测与调控等。饲料应选择符合无公害标准的优质饲料,疾病预防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4、产品质量与安全
标准强调了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要求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确保中华鳖产品无公害、无残留。还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三、标准的实施意义
实施《无公害中华第5部分:温室养殖技术准则》对于提升中华鳖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它能够保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它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