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3/T 2170-2018《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3/T 2170-2018
中文名称:《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
发布日期:2018-12-21
实施日期:2019-01-21
发布部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起草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标准分类号:C01技术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DB33/T 2170-2018《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介绍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2月21日发布了DB33/T 2170-2018《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并于2019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
一、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浙江省内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机构。规范的制定旨在为成人预防接种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预防接种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二、预防接种门诊的基本要求
规范对预防接种门诊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设施: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具备独立的预防接种区域,面积、设施和设备应满足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
2、人员配备: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3、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预防接种服务流程、疫苗管理、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等。
4、信息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防接种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确保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预防接种服务的流程
规范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预检登记:接种前,专业人员应对接种者进行健康评估和预检登记,了解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需求。
2、接种前告知:接种前,专业人员应向接种者详细介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接种者对接种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3、接种操作:接种时,专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接种后观察:接种后,专业人员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随访管理:接种后,专业人员应定期对接种者进行随访,了解接种后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疫苗管理
规范对疫苗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疫苗采购:预防接种门诊应从合法渠道采购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合格。
2、疫苗储存:预防接种门诊应按照疫苗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疫苗使用:预防接种门诊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
4、疫苗报废:对于过期、损坏等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应及时报废,避免对接种者造成不良影响。
五、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规范要求预防接种门诊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信息,为预防接种服务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DB33/T 2170-2018《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浙江省内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