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6876-2011《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6876-2011
中文名称:《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1-09-29
实施日期:2012-0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56/SC 1)
起草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水产行业协会、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淡水养殖与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捕捞和水产养殖
GB/T 26876-2011《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介绍
GB/T 26876-2011《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于2011年9月29日发布,并于2012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一、养殖场地与建设
标准对养殖场地的选择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区。池塘的建设应考虑鳖的生活习性,如池塘的深度、大小、形状等。还应配备必要的养殖设施,如饵料台、遮阳棚、水质监测设备等。
二、亲鳖的选择与培育
亲鳖是中华鳖养殖的基础,标准对亲鳖的选择和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亲鳖应选择健康、无病、体型适中、年龄适宜的个体。亲鳖的培育应注重营养均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
三、鳖苗的投放与管理
鳖苗的投放和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鳖苗的投放应根据池塘的面积、水质、饵料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同时,鳖苗的管理应注重水质监测、饵料投喂、生长观察等方面,确保鳖苗的健康生长。
四、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保证中华鳖生长和品质的关键。标准对饲养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饵料的选择与投喂、水质的监测与调控、生长环境的维护等。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确保中华鳖的健康生长。
五、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对疾病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等方面。应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应加强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疾病防控意识。
六、捕捞与运输
捕捞与运输是中华鳖养殖的最后环节。标准对捕捞与运输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捕捞时间、捕捞方法、运输工具、运输条件等。捕捞时间应选择在鳖的生长高峰期,以保证鳖的品质。捕捞方法应尽量减少对鳖的伤害,如使用网捕、手捕等。运输过程中应保证鳖的生存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