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5/T 1169-2015《广西鹅掌柴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5/T 1169-2015
中文名称:《广西鹅掌柴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5-05-10
实施日期:2015-06-10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5/T 1169-2015《广西鹅掌柴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发布了DB45/T 1169-2015《广西鹅掌柴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一、适用范围与定义
《规程》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鹅掌柴种苗的生产活动。文中对“鹅掌柴种苗”进行了定义,即用于繁殖的鹅掌柴实生苗和扦插苗。
二、种子与苗木
《规程》对种子和苗木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种子应选用优质、成熟、无病虫害的种子,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还规定了种子和苗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三、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是鹅掌柴种苗生产的关键环节。《规程》对育苗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育苗地的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扦插、苗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例如,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土壤应进行深翻、施肥、消毒等处理。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鹅掌柴种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规程》提出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用药等。同时,还列出了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如根腐病、叶枯病、蚜虫等。
五、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是鹅掌柴种苗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规程》对苗木出圃的时间、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规定。出圃时间一般选择在苗木生长旺盛期,出圃方法包括挖掘、修剪、包装等,出圃标准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六、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保障鹅掌柴种苗生产质量的重要手段。《规程》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种子来源、育苗过程、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以便于追溯和质量控制。
七、质量监督与评价
为了确保鹅掌柴种苗的生产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规程》提出了质量监督与评价的要求。包括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开展定期检查等措施。
DB45/T 1169-2015《广西鹅掌柴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为广西鹅掌柴种苗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种苗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鹅掌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