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4353.2-2010《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铅量测定》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14353.2-2010
中文名称:《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铅量测定》
发布日期:2010-11-10
实施日期:2011-0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归口单位:469-93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
起草人:郭巨权、熊英、郝辉
中国标准分类号:D40有色金属矿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金属矿
GB/T 14353.2-2010《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铅量测定》介绍
GB/T 14353.2-2010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发布日期为2010年11月10日,并于201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样品采集与制备
标准对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提出了明确要求。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矿石的整体特性。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损失,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样品的制备包括破碎、筛分、混合、缩分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可分析性。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本标准提供了多种铅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适用范围,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标准还对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试剂的选择、仪器的校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结果的计算与报告
在测定铅含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准确计算和报告。标准规定了结果的计算方法,包括对样品的重量、体积、稀释倍数等参数的考虑。还要求对分析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评估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应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样品信息、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误差分析等内容。
四、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标准还对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平行样品分析等方式进行,以评估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外部质量控制则通过参与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方式,确保实验室的分析能力达到行业标准。
五、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GB/T 14353.2-2010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铅矿石化学分析的技术水平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标准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铅矿石中铅含量的测定,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