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1261-2007《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NY/T 1261-2007
中文名称:《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07-04-17
实施日期:2007-07-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起草单位: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
起草人:刘潇威、刘凤枝、徐亚平、刘卫东、战新华、高怀友、周其文
中国标准分类号:Z05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NY/T 1261-2007《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了《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NY/T 1261-2007),该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NY/T 1261-2007)是一项针对农田污染区登记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对农田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识别、记录和管理,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标准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污染区登记的基本原则、登记内容、登记程序、登记方法以及登记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2、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农田污染区”、“污染源”、“污染类型”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为后续的登记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基础。
3、登记原则
标准提出了农田污染区登记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动态性。
4、登记内容
农田污染区登记的内容涵盖了污染区域的基本信息、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受影响作物种类等。
5、登记程序
标准详细规定了农田污染区登记的程序,包括登记前的准备、登记过程中的调查、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估,以及登记后的资料整理和归档。
6、登记方法
本标准提供了农田污染区登记的具体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采样分析、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7、资料管理
标准对农田污染区登记资料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资料的保存、更新、共享和保密等方面的规定。
三、实施意义
《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农田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农田污染区的识别和管理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登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规范的登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农田污染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农田污染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NY/T 1261-2007)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标准,它为农田污染区的登记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农田污染区的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一标准,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四、建议
为了更好地执行《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建议相关部门和人员:
1、加强对标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确保登记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3、加强对登记资料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鼓励公众参与农田环境保护,提高社会对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农田污染区登记技术规范》得到有效实施,为农田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