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的标准号是:SN/T 4177-2015
SN/T 4177-2015《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5-02-09发布,并于2015-09-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起草人是李建光、刘若思、张捷、张丽杰、汪万春、温俊宝、陈乃中、马菲、江丽辉。
“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介绍
杨干象检疫鉴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识别杨树害虫——杨干象(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的科学过程。这一方法对于控制林木病害、保护森林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杨干象检疫时,专家会采用多种手段确保准确性,如通过直接观察害虫的形态特征、采集样本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来确诊。
检疫人员会对疑似被杨干象侵害的树木进行细致的检查,包括观察树干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虫孔和虫粪等迹象。他们还可能会采集一些受害部位的组织样本,以供进一步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内,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确定害虫的种类,这涉及到对杨干象幼虫、成虫的体型、色泽以及其它解剖学特征的细致辨识。
除了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条形码或PCR(聚合酶链反应)也常被应用在杨干象的检疫鉴定中,这些高科技手段可以提供更快速和准确的诊断。通过对比遗传材料,科学家能够区分近似种类,确保所鉴定的害虫确实是目标检疫对象——杨干象,进而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防治措施。通过这些综合的检疫鉴定方法,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杨干象带来的威胁,保护林木资源不受侵害。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