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2413-2013《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NY/T 2413-2013
中文名称:《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3-09-10
实施日期:2014-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标准分类号: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NY/T 2413-2013《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介绍
NY/T 2413-2013《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13年9月10日发布的一项农业行业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其中玉米根萤叶甲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危害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因此,制定一项科学的监测技术规范,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玉米根萤叶甲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适用范围
NY/T 2413-2013《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玉米种植区域,包括农田、果园、菜园等。标准规定了玉米根萤叶甲的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指标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监测技术指南。
三、监测方法
标准中详细规定了玉米根萤叶甲的监测方法,包括目测法、捕虫器法和土壤采样法等。目测法是通过观察玉米叶片上是否有玉米根萤叶甲的幼虫或成虫,以及叶片是否有被咬食的痕迹来判断害虫的发生情况。捕虫器法是利用诱捕器捕捉玉米根萤叶甲,通过统计诱捕到的害虫数量来评估害虫的密度。土壤采样法是通过采集玉米根部周围的土壤样本,检查是否有玉米根萤叶甲的幼虫或卵。
四、监测频次
标准规定了玉米根萤叶甲的监测频次,一般为每10天监测一次,但在害虫高发期或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监测频次。监测频次的确定应根据玉米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害虫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五、监测指标
NY/T 2413-2013标准中规定了玉米根萤叶甲的监测指标,包括害虫密度、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等。害虫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玉米根萤叶甲的数量,危害程度是指玉米叶片被咬食的程度,危害面积是指受害虫影响的玉米种植面积。
六、数据处理
标准中对监测数据的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应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害虫的发生趋势和规律。监测报告应定期提交给相关部门,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七、标准实施意义
NY/T 2413-2013《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玉米病虫害的监测水平、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玉米根萤叶甲的危害,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