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标准
执行标准
检测报告
机构名单GB/T 20127.4-2006《钢铁及合金 痕量素的测定 第4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0127.4-2006
中文名称:《钢铁及合金 痕量素的测定 第4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
发布日期:2006-03-02
实施日期:2006-09-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起草人:刘正、罗倩华
中国标准分类号:H11钢铁与铁合金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30金属材料化学分析
GB/T 20127.4-2006《钢铁及合金 痕量素的测定 第4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介绍
GB/T 20127.4-2006《钢铁及合金 痕量素的测定 第4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标准,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铜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测试方法。
一、标准背景与目的
钢铁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铜作为钢铁材料中的常见痕量元素,虽然含量不高,但对钢铁的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铜含量对于控制材料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GB/T 20127.4-2006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钢铁及合金中铜含量测定的应用,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及合金材料中铜含量的测定,特别是当铜含量低于传统方法测定阈值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GF-AAS)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该方法对于痕量分析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工业生产中对材料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
三、标准内容详解
1、原理概述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在高温石墨炉中,样品被分解,铜元素被原子化,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吸收光谱。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比较,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铜的含量。
2、仪器与试剂
标准详细列出了进行铜含量测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天平、样品容器等,并对试剂的纯度和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3、样品准备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制备是测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标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预处理流程以及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4、分析步骤
详细描述了从样品溶液的制备到最终测定铜含量的整个分析流程,包括样品的原子化、光谱的测量、数据处理等步骤。
5、结果计算与表达
标准提供了铜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标准意义与影响
GB/T 20127.4-2006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钢铁及合金材料的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规范了铜含量的测定方法,还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该标准也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促进了新材料研发和技术创新。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