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5/T 1158-2011
中文名称:《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1-07-01
实施日期:2011-10-01
发布部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介绍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是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7月1日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橄榄种质资源的鉴定工作。该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保障橄榄种质资源的科学鉴定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背景
橄榄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橄榄种质资源面临着退化、丧失等问题。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制定科学、规范的鉴定技术规程显得尤为关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二、标准内容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术语和定义: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过程中涉及的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为后续的鉴定工作提供了基础。
2、鉴定原则:规定了橄榄种质资源鉴定应遵循的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等,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鉴定方法:详细介绍了橄榄种质资源的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指导。
4、鉴定程序:规定了橄榄种质资源鉴定的具体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等,确保鉴定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5、数据记录和分析:要求在鉴定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
6、鉴定结果的应用:强调了鉴定结果在橄榄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推广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推动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标准意义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橄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保护种质资源:通过规范的鉴定技术,有助于发现和保护濒危、珍稀的橄榄种质资源,防止其退化和丧失。
2、促进科研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学的鉴定方法和程序,有助于推动橄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创新。
3、提高育种水平:通过准确的鉴定结果,可以为橄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和效率。
4、推动产业发展:规范的鉴定技术有助于提高橄榄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橄榄产业的健康发展。
5、增强国际合作:为国际间橄榄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技术规范,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橄榄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B35/T 1158-2011《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橄榄种质资源的鉴定工作、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