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号是:DB46/T 434-2017
DB46/T 434-2017《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7-09-05发布,并于2017-12-05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起草人是李丕鹏、方林、莫燕坭、周婷等。
“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规程”介绍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也称为甲鱼、乌龟等,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被广泛饲养和食用。为了保护野生种群以及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以下是关于黄喉拟水龟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的介绍: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基础。黄喉拟水龟的养殖场所需要模拟其自然生存环境,通常应选在有充足水源且水质良好的地方。养殖场需配备有深水池和浅水区,以符合其生活习性。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保证水温适宜,并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3,促进钙质的吸收。
然后,合理的喂养与管理是确保健康养殖的关键。黄喉拟水龟的饲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小鱼、虫子、水生昆虫等,也可辅以适量的植物性食物。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与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预防疾病并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对养殖个体的观察与记录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定期称重和测量生长数据,可以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疾病预防和控制同样关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喉拟水龟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因此,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定期给水体消毒,为龟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是必要的措施。对于出现病症的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病情蔓延至整个养殖场。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