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废料被产生出来。建筑废料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石料、混凝土、砖块等材料的残余物,如果不得到有效利用,除了占地方便,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然而,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废料可以转化为资源,其中,制砂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为保证建筑废料制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执行国家标准对于制砂产品进行检测非常必要。
建筑废料制砂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什么呢?
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了建筑用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其中,建筑废料制砂属于一种非金属矿产物的制砂,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也在该标准下有了明确说明。
建筑废料制砂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颗粒级配,即按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粒径的矿物颗粒,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筛分要求。
2.抗压强度,即将制砂后的试样置于压力机上进行压缩试验,以评估其机械强度。
3.砂粒形状和表面性能,即评估制砂后颗粒的表面形态特征和表面性能。
4.粒度模数,即标准颗粒大小的众数,是制砂时粒径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建筑废料制砂在试验时也有明确的操作规范。以下是建筑废料制砂试验的具体流程:
1.样品准备:从生产流水线上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并进行标识和编号。
2.粒径筛分:将样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进行粒度筛分,得到所需的颗粒级配。
3.试样制备:将样品粒径筛分后的颗粒蒸馏水湿润,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砂块,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砂块的净干重和压缩强度测定。
4.形状和表面性能测定:采用影像分析系统和软件,对制砂后样本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进行评估。
5.粒度模数测定:通过一系列的筛分和称量,得出制砂粒度的粒度模数。
可以看出,通过以上设计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建筑废料制砂在执行国家标准时的质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保证。
然而,实践证明,在建筑废料制砂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亟待解决。例如,建筑废料的材料成分复杂,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混配;制砂生产过程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积极采取科技手段不断推进建筑废料制砂行业的发展。例如,通过物化特性表征、矿物学分析技术、破碎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建筑废料进行分析,寻找最优化的混配比例,提高制砂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筑废料制砂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撑,例如相关部门购买服务、技术创新扶持等。
建筑废料制砂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化发展是当前的必要之举。通过执行国家标准,可以保证制砂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政策完善,也将对建筑废料制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