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米执行标准1354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大米质量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涵盖了大米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一、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分类
根据GB/T 1354-2009《大米》标准,大米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个等级的大米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包括加工精度、杂质含量、碎米含量等。
1、一级大米:质量最高,加工精度高,杂质和碎米含量最低。
2、二级大米:质量次之,加工精度和杂质含量略高于一级大米。
3、三级大米:质量最低,加工精度和杂质含量相对较高。
二、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质量要求
1、加工精度:大米的加工精度是指米粒的完整性和光洁度。一级大米要求米粒完整,无明显破损;二级和三级大米则允许一定比例的碎米和不完整米粒存在。
2、杂质含量:大米中的杂质包括石子、稻壳、糠粉等。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大米的杂质含量上限,以确保大米的纯净度。
3、碎米含量:碎米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小于完整米粒一半的米粒。不同等级的大米对碎米含量有不同的要求,一级大米的碎米含量最低。
三、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检验方法
大米执行标准1354规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等。这些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大米的外观、气味、口感、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等指标。
1、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来评估大米的外观和气味。
2、物理检验:包括对大米的粒度、杂质、碎米等物理特性的测量。
3、化学检验:对大米中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等进行化学分析。
四、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包装和标签
大米的包装和标签也是执行标准1354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规定了大米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以及标签上必须包含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级、净含量等。
1、包装材料:要求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材料进行包装,以保护大米不受污染。
2、包装方式:大米应密封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和防止受潮。
3、标签信息:标签上必须清晰标注大米的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五、大米执行标准1354的储存和运输
为了保证大米的品质,执行标准1354还对大米的储存和运输条件提出了要求。
1、储存条件:大米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以防止霉变和虫蛀。
2、运输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大米受到污染和损坏,确保其安全、卫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大米执行标准1354是中国大米行业的权威标准,它不仅规定了大米的质量等级和要求,还涵盖了检验方法、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多个方面,为大米的生产和流通提供了全面的规范。通过遵循这一标准,可以确保大米产品的质量。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