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T 1075.3-2015《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YS/T 1075.3-2015
中文名称:《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发布日期:2015-04-30
实施日期:2015-10-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出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起草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承德天大钒业有限责任公司、商洛天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东港市东方高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起草人:孙宝莲、王金磊、罗琳、李波、刘婷、黄永红、张永进、李建新、陈爱丽、麦丽碧、郑丽娜、王永红、李志德、单丽华、王婉、郑灵芝、谭朝晖
中国标准分类号:H14稀有金属及其合金分析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20.99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YS/T 1075.3-2015《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介绍
YS/T 1075.3-2015《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相关领域的化学分析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依据。
一、标准背景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作为重要的金属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化工、电子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硅作为钒铝、钼铝中间合金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合金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硅含量测定方法,对于提高合金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主要内容
YS/T 1075.3-2015标准主要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钒铝、钼铝中间合金中硅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05%至1.00%。
2、原理: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含量。将样品溶解后,加入试剂生成硅钼蓝络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出硅含量。
3、试剂:列出了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包括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抗坏血酸、钼酸铵等,并规定了试剂的纯度要求。
4、仪器设备:规定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分光光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5、样品制备:详细描述了样品的取样、称量、溶解、过滤等步骤,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6、分析步骤:对硅量的测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操作描述,包括样品的溶解、络合反应、分光光度测定等环节。
7、结果计算:提供了硅含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准确度、精密度等评价指标。
8、精密度:规定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要求,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三、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YS/T 1075.3-2015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钒铝、钼铝中间合金领域的化学分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规范硅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助于提高合金产品的质量,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2、促进技术交流:统一的测定方法有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3、保障消费者权益:准确的硅含量测定结果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保障消费者权益。
4、推动产业发展: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钒铝、钼铝中间合金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YS/T 1075.3-2015《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钒铝、钼铝中间合金的化学分析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指导,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