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T 1126-2002《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1126-2002
中文名称:《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
发布日期:2002-08-02
实施日期:2003-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起草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分类号:B60林业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SN/T 1126-2002《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介绍
《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以下简称SN/T 1126-200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8月2日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该标准自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旨在规范进出境木材的检疫工作,保障木材的安全和质量。
一、木材检疫的目的和原则
SN/T 1126-2002标准明确了木材检疫的目的和原则。木材检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有害生物通过木材的进出境传播,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同时,木材检疫也有助于维护木材贸易的正常秩序,促进木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木材检疫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木材检疫工作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依据,确保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公正性:木材检疫工作应公平、公正,不得歧视任何一方。
3、合法性:木材检疫工作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木材检疫的范围和对象
SN/T 1126-2002标准规定了木材检疫的范围和对象。木材检疫的范围主要包括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制品等各类木材及其制品。木材检疫的对象包括进境木材、出境木材以及过境木材。
对于进境木材,应在入境口岸进行检疫;对于出境木材,应在出境口岸进行检疫;对于过境木材,应在过境口岸进行检疫。木材检疫还包括对木材加工企业的检疫监管。
三、木材检疫的方法和程序
SN/T 1126-2002标准详细规定了木材检疫的方法和程序。木材检疫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和风险评估等。
1、现场检疫:现场检疫是对木材进行初步检查,包括观察木材的外观、颜色、气味等,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腐烂、霉变等问题。
2、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对木材进行深入的检查,包括对木材的有害生物、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木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木材的来源、用途、加工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木材的风险等级。
木材检疫的程序包括:
1、申请检疫:木材进出口企业应向检验检疫部门提出检疫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现场检疫:检验检疫部门对申请检疫的木材进行现场检疫。
3、实验室检测:根据现场检疫的结果,对需要进一步检测的木材进行实验室检测。
4、风险评估:对木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木材的风险等级。
5、出具检疫结果:根据现场检疫、实验室检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出具木材检疫结果。
四、木材检疫的监督管理
SN/T 1126-2002标准还对木材检疫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规定。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木材检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木材检疫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建立木材检疫档案:检验检疫部门应建立木材检疫档案,记录木材检疫的相关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2、加强培训和指导: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木材检疫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木材检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定期检查和评估:检验检疫部门应定期对木材检疫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SN/T 1126-2002《进出境木材检疫规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标准,对于规范木材检疫工作、保障木材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