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检测方法”的标准号是:SN/T 1586.1-2005
SN/T 1586.1-2005《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检测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05-20发布,并于2005-12-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起草人是种焱、洪炜、宁跃明、赵纪文、赵汗青。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检测方法”介绍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也被称为菜豆细菌性枯萎病,是由一种名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植物病原体细菌引起的。这种病害在许多地区对豆类作物尤其是菜豆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该病菌至关重要,以控制病害的蔓延和减轻损失。
为了有效检出这一病原菌,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传统的培养基分离方法是一种基础但耗时的技术,它依赖于将疑似受感染植株的组织样本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然后通过细菌的生长模式、形态学特征以及生化测试来识别病原菌。这种方法需要几天时间才能获得结果,并且在初期感染时可能难以检出低浓度的病原菌。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快速、准确地诊断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利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特异性地放大病菌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对病菌的迅速检测。实时定量PCR等更为先进的分子检测手段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也提高了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免疫学测定方法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被用于快速识别特定的病原菌蛋白或抗原,进一步增强了检测手段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这些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加快了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诊断速度,并为病害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