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5/T 1087.1-2014《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诊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资料记录、病因与病损度诊断及应对措施》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5/T 1087.1-2014
中文名称:《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诊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资料记录、病因与病损度诊断及应对措施》
发布日期:2014-10-25
实施日期:2014-11-25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5/T 1087.1-2014《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诊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资料记录、病因与病损度诊断及应对措施》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发布了DB45/T 1087.1-2014《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诊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资料记录、病因与病损度诊断及应对措施》。
一、《规程》的主要内容
《规程》对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诊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记录
《规程》强调了资料记录的重要性,要求养殖者对鱼类的养殖环境、饲料、用药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在疾病发生时能够快速找到可能的原因。
2、病因分析
《规程》对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常见病因进行了分类,包括环境因素、病原体感染、营养不良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
3、病损度诊断
《规程》提出了病损度的概念,即根据鱼类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程度进行评估。《规程》详细描述了病损度的划分标准和诊断方法,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4、应对措施
《规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改善养殖环境、调整饲料配方、合理使用药物等。同时,《规程》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倡养殖者在日常管理中加强疾病预防。
二、《规程》的意义
《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疾病诊治水平
《规程》为养殖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疾病诊治,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养殖业的损失,有利于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养殖者的专业素养
《规程》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提升养殖者的专业素养,增强疾病预防和应对能力。
DB45/T 1087.1-2014《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诊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资料记录、病因与病损度诊断及应对措施》的发布和实施,为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