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N/T 3896.5-2015《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5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基本信息
标准号:SN/T 3896.5-2015
中文名称:《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5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
发布日期:2015-12-04
实施日期:2016-07-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出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江西省红外光谱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人:马欣欣、桂家祥、窦维薇、耿响、周丽萍、要磊、王东
SN/T 3896.5-2015《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5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介绍
《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5部分: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合物》(SN/T 3896.5-2015)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5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项标准,该标准自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
随着全球化贸易的不断深入,纺织品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其质量的准确评估对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作为两种常见的纺织纤维,其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对于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贸易公平性具有关键作用。为此,SN/T 3896.5-2015标准应运而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
二、标准内容
1、范围:该标准适用于进出口纺织品中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包括纯纺和混纺产品。
2、术语和定义:对“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以及“近红外光谱法”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
3、原理:标准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原理,通过分析纺织品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确定其中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含量。
4、仪器和试剂:规定了进行纤维定量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包括近红外光谱仪、样品制备工具等。
5、样品制备:详细描述了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处理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分析的准确性。
6、分析步骤:包括样品的测量、光谱数据处理、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关键步骤。
7、结果的表述:规定了结果的表述方式,包括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含量范围、不确定度的评估等。
三、标准意义
1、提高准确性:通过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纺织品中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含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促进贸易公平:为纺织品贸易提供了统一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3、规范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纺织品行业的生产和检测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推动技术创新:鼓励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采用先进的近红外光谱技术,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实施建议
1、加强培训: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其熟悉并掌握SN/T 3896.5-2015标准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2、更新设备:根据标准要求,及时更新或升级近红外光谱仪等关键设备,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优化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4、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纺织品行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SN/T 3896.5-2015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保障消费者权益。
SN/T 3896.5-2015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