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2232-2008《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22232-2008
中文名称:《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发布日期:2008-06-19
实施日期:2009-02-01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
归口单位: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起草人:廖燕燕、王晓兵、黄丽莉、梅建、卜延刚、周玮、陈谷峰、张君玺、陈强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危险品防护
GB/T 22232-2008《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介绍
GB/T 22232-2008《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国家标准,自2009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GB/T 22232-2008标准适用于固体、液体以及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热稳定性测定。通过该标准的应用,可以准确测量化学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从而评估其热稳定性能。
二、术语和定义
在标准中,对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以确保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主要术语包括:
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一种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热分析技术。
2、基线: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仪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输出信号。
3、峰值:在DSC曲线上,物质发生相变或化学反应时的信号最大值。
三、仪器设备要求
标准对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仪器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1、差示扫描量热仪:应具备精确控制温度和测量能量变化的能力。
2、样品容器:应使用适合于所测化学物质特性的容器,如铝制、不锈钢制或石英制容器。
3、参比物:用于校准仪器的基线,通常选择与待测样品性质相似的稳定物质。
四、样品准备
在进行热稳定性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准备,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步骤包括:
1、样品称量:准确称量一定量的样品,通常在1-20毫克范围内。
2、样品封装:将称量好的样品放入样品容器中,并密封。
3、样品预热:在测定前,将样品在较低温度下预热一段时间,以消除样品中的热历史效应。
五、测定方法
标准详细规定了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化学物质热稳定性的步骤,包括:
1、设定温度范围:根据待测化学物质的特性,设定合适的加热或冷却温度范围。
2、控制加热或冷却速率:选择适当的加热或冷却速率,如10°C/min。
3、数据记录:记录DSC曲线上的能量变化,包括峰值、起始温度、终止温度等关键信息。
六、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DSC曲线,可以对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分析内容包括:
1、峰值分析:分析DSC曲线上的峰值,判断物质发生相变或化学反应的温度和能量变化。
2、热稳定性评估:根据峰值的位置和大小,评估物质的热稳定性能。
3、数据对比:将测定结果与文献数据或标准样品进行对比,验证测定的准确性。
七、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GB/T 22232-2008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化学物质热稳定性的测定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有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该标准的应用也促进了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