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2/T 1940-2011《毛板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2/T 1940-2011
中文名称:《毛板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1-11-10
实施日期:2012-01-10
发布部门: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940-2011《毛板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介绍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11月10日发布了DB32/T 1940-2011《毛板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并于2012年1月10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范围与适用性
DB32/T 1940-2011《毛板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规定了毛板青蚕豆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内毛板青蚕豆的生产活动。
二、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对毛板青蚕豆的产地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土壤应为壤土或沙壤土,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气候条件应适宜青蚕豆生长,年均温度在10-25℃之间,年降水量在600-1000毫米。水源应充足、清洁,无污染。
三、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规定了毛板青蚕豆的品种选择原则,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同时,对种子的处理也提出了要求,包括种子的筛选、消毒、浸泡等步骤,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四、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1940-2011标准对毛板青蚕豆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整枝等环节。播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化肥,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灌溉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避免过度灌溉。整枝应适时进行,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株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对毛板青蚕豆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等。治疗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六、采收与贮藏
DB32/T 1940-2011标准对毛板青蚕豆的采收和贮藏也进行了规定。采收应在豆荚充分膨大、豆粒饱满时进行,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品质。贮藏时应选择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避免潮湿、高温和污染,以保证毛板青蚕豆的品质和延长保质期。
七、质量控制
标准强调了毛板青蚕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记录、产品检验和追溯等环节。生产者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产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建立产品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