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63/T 1217-2013《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基本信息
标准号:DB63/T 1217-2013
中文名称:《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
发布日期:2013-09-06
实施日期:2013-10-15
发布部门: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63/T 1217-2013《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介绍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发布了DB63/T 1217-2013《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本标准旨在规范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为涉水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的目的、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和报告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目的:对涉水工程可能产生的水生生物影响进行评估,为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2、监测原则:监测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3、监测范围:适用于各类涉水工程的水生生物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水利工程、城市给排水工程等。
4、监测内容:包括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物量、生长状况等。
5、监测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分析、遥感监测等方法。
6、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建议措施等内容。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
1、监测目的
本标准明确了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涉水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为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监测原则
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系统性:监测应全面考虑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可操作性:监测方法应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推广。
可比性:监测结果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工程和地区的横向比较。
三、监测范围与内容
1、监测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涉水工程的水生生物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水利工程、城市给排水工程等。监测范围的广泛性确保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2、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
水生生物种类:识别和记录水生生物的种类。
数量和分布:统计水生生物的数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
生物量和生长状况:测量水生生物的生物量,评估其生长状况。
生态环境因素:分析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如水质、温度、光照等。
四、监测方法
本标准推荐采用以下监测方法:
1、实地调查:通过现场观察和记录,获取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信息。
2、采样分析:采集水样和生物样,通过实验室分析,评估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因素。
3、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水生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变化。
五、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监测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和信息。
2、分析评价:基于监测结果,对涉水工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3、建议措施: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
DB63/T 1217-2013《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的发布和实施,为涉水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