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T 2834-2015《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基本信息
标准号:NY/T 2834-2015
中文名称:《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
发布日期:2015-10-09
实施日期:2015-1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农业部畜牧业司
归口单位: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
起草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起草人:贠旭江、苏加楷、齐晓、邵麟惠、李聪、张新跃、张瑞珍、田宏、白昌军、马金星
中国标准分类号:B25饲料作物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饲料
NY/T 2834-2015《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介绍
NY/T 2834-2015《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一项农业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豆科牧草品种区域试验的技术要求,以确保牧草品种的质量和适应性。该标准自2015年10月9日发布,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目的与适用范围
NY/T 2834-2015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豆科牧草品种的区域试验提供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以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和生产力。该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豆科牧草品种区域试验,包括但不限于苜蓿、三叶草、红豆草等。
二、试验设计
标准详细规定了试验的设计原则,包括试验点的选择、试验周期、重复次数和小区排列方式。试验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的地区,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试验周期通常为两年,以评估品种在不同季节的表现。重复次数至少为三次,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小区排列应采用随机排列或完全随机排列,以减少试验误差。
三、试验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周期、生长习性、开花结实等;产量包括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品质包括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等;抗逆性包括抗旱、抗寒、抗病等。这些内容的评估为品种的全面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
标准要求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种植日期、收获日期、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数据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评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结果应用
NY/T 2834-2015标准强调了试验结果的应用,包括品种的推广、改良和淘汰。通过区域试验,可以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为牧草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表现不佳的品种,可以进行改良或淘汰,以提高整体的牧草生产效益。
六、标准的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豆科牧草品种的质量、促进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的区域试验,可以确保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牧草种植者提供可靠的品种选择。该标准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牧草品种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