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互联网系统 术语”的标准号是:GB/Z 41237-2022
GB/Z 41237-2022《能源互联网系统 术语》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2-03-09发布,并于2022-10-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成能源有限公司、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新能博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起草人是马君华、刘海涛、康重庆、袁文广、王磊、延星、陆一鸣、于辉、刘日亮、赵伟、程林、吕广宪、黄文瑞、林今、胡泽春、孙凯、夏天、田浩、刘奇央、刘东、黄玉辉、郑伟杰、王波、李民、梁明亮。
“能源互联网系统 术语”介绍
能源互联网系统是一种集能源生产、传输、分配与消费的智能化网络平台,致力于实现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的高效整合和优化调度。在这一体系下,各种能源形式如电力、热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高度集成的方式进行相互转换与补充,从而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能源互联网系统术语涵盖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例如“能源路由”,这指的是在系统中根据实时需求和供给情况智能选择能源流动路线的过程;“虚拟电厂”则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将分散的能源资源集中管理和调度,仿佛它们是一个单一的大型发电设施。
能源互联网系统还包括了一些关键的技术和运营术语,如“储能系统”,它涉及到利用电池等储存介质来平衡供需波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需求侧响应”则指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激励措施调整自己的能源消费模式,以帮助平衡电网负荷。这些术语不仅反映了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而且凸显了这一领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