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T 382-1998《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基本信息
标准号:JT/T 382-1998
中文名称:《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
发布日期:1998-09-28
实施日期:1999-03-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提出单位: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长江船舶设计院
起草人:王彩当
中国标准分类号:U14内河交通运输船总体
JT/T 382-1998《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1998年发布了《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JT/T 382-1998),并于1999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
内河运输船舶作为水上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内河船舶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内河船舶的整体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评价指标的分类
《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分为三类:安全性评价指标、经济性评价指标和环保性评价指标。
1、安全性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主要关注船舶的航行安全、结构安全和设备安全等方面。具体包括:
船舶稳定性:评价船舶在不同装载状态下的稳定性能;
结构强度:评估船舶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设备完好率:检查船舶设备的完好程度和维护情况;
安全设备:检查船舶配备的安全设备是否齐全、有效。
2、经济性评价指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关注船舶的运营成本、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体包括:
运输效率:评估船舶在单位时间内的运输能力;
能源消耗:计算船舶单位运输量所需的能源消耗;
运营成本:评估船舶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工、维修、燃料等;
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船舶的运营收入和成本,评估其经济效益。
3、环保性评价指标
环保性评价指标主要关注船舶的排放控制、污染控制和生态影响等方面。具体包括:
排放控制:评估船舶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控制情况;
污染控制:检查船舶在运输过程中对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情况;
生态影响:评估船舶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振动等。
三、评价方法
《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标准规定了评价方法,包括:
1、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检查等方式,对船舶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定量评价:通过收集船舶的运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船舶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3、综合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船舶的整体评价结果。
四、标准的应用
《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内河船舶的管理水平、保障航行安全、降低运营成本、保护水域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用包括:
1、船舶设计:指导船舶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要求;
2、船舶建造:为船舶建造单位提供评价标准,确保建造的船舶符合相关要求;
3、船舶管理:帮助船舶管理单位对现有船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4、政策制定: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内河航运业的健康发展。
《内河运输船舶评价指标》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内河船舶的评价体系、提高船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