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5/T 1038-2014《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5/T 1038-2014
中文名称:《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4-06-10
实施日期:2014-07-10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5/T 1038-2014《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6月10日发布了《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5/T 1038-2014),并于同年7月10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DB45/T 1038-2014《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猫豆炭疽病的综合性防治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猫豆炭疽病的发病规律、防治策略、防治方法以及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猫豆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二、发病规律
标准首先对猫豆炭疽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阐述。猫豆炭疽病主要由细菌性病害引起,其发病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猫豆炭疽病的发病风险较高。
三、防治策略
针对猫豆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炭疽病能力较强的猫豆品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轮作:避免与易感炭疽病的作物连作,降低病害的传播风险。
3、改善土壤环境:通过改良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除草等,以增强猫豆的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四、防治方法
标准对猫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
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种植、轮作、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高温消毒、紫外线照射等,消灭病原菌。
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选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五、防治效果评价
为了确保猫豆炭疽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标准对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
1、病害发生程度的评估:通过观察猫豆植株的病害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
2、产量和品质的评估:通过对比防治前后的产量和品质,评估防治措施的实际效益。
3、环境影响的评估:评估防治措施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防治措施的可持续性。
DB45/T 1038-2014《猫豆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为猫豆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通过遵循该标准的规定,可以有效降低猫豆炭疽病的发生,提高猫豆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