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Z/T 0279.13-20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DZ/T 0279.13-2016
中文名称:《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发布日期:2016-08-16
实施日期:2016-12-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提出单位:国土资源部
归口单位: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
起草单位: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起草人:唐兴敏、金芸、于静
中国标准分类号:D42重金属矿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金属矿
DZ/T 0279.13-2016《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 第13部分:砷、锑和铋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DZ/T 0279.13-2016)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标准,旨在规范砷(As)、锑(Sb)和铋(Bi)的测定方法,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于2016年8月16日发布,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和水样等样品中砷、锑和铋的测定。这些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应遵循相关的地球化学采样规范,以确保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方法原理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基于样品中的砷、锑和铋在酸性条件下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AsH3、SbH3、BiH3)。这些氢化物随后被引入原子化器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分解,产生自由原子。这些原子在特定波长的激发下发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砷、锑和铋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标准详细列出了进行HG-AFS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原子荧光光谱仪、氢化物发生器、样品前处理设备等。同时,对试剂的纯度和配制方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分析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四、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是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标准规定了样品的干燥、研磨、称量、消解等步骤,以及如何制备标准系列和样品溶液。这些步骤旨在去除样品中的干扰物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五、分析步骤
分析步骤包括样品的引入、氢化物的生成、原子化和荧光信号的测量。标准详细描述了操作流程,包括样品溶液的稀释、氢化物发生条件的设定、原子化器的温度控制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标准提出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空白样品的测定、平行样品的分析等。这些措施有助于评估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