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B/T 10279是执行标准《熏煮香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于2017年1月13日发布,并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下文将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熏煮香肠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要求。适用于熏煮香肠产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熏煮香肠”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淀粉、调味料等辅料,经腌制、斩拌、灌制、熏烤、蒸煮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肉制品。与2008年版本相比,2017年版本对定义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三、技术要求
1、原辅料要求:规定了主要原料(如畜、禽肉)和辅料(如淀粉、调味料等)的质量要求。
2、理化指标:增加了“无淀粉级”产品的分类,并对脂肪含量指标进行了修改。
3、食品安全指标: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协调一致,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检验方法
标准详细列出了熏煮香肠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例如,水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测定分别按照GB 5009.3、GB 5009.5、GB 5009.6和GB 5009.9执行。
五、检验规则
1、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2、型式检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项目包括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
六、标签、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1、标签和标志:要求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GB 28050的规定,明确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3、贮存和运输:产品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曝晒和雨淋。
七、销售要求
标准还对销售环节提出了要求,包括销售场所的卫生条件、产品的陈列方式以及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八、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
与2008年版本相比,2017年版本的主要技术变化包括:对“熏煮香肠”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理化指标中增加了“无淀粉级”分类,并对脂肪指标进行了调整。食品安全指标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协调一致。增加了生产管理、运输和销售的要求。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