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救援服装设计、制造和使用必须符合严格的国家标准,标准确保了服装的防护性能,兼顾了舒适性和实用性。以下是应急救援服装的主要执行标准及其内容介绍:
一、XF 633-2006/GA 633-2006《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
XF 633是我国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的主要标准,规定了防护服、防护头盔、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等全套装备的定义、型号、设计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消防员在城市内建筑物倒塌、受限空间、机械设备事故等抢险救援作业时穿着的防护服装。不适用于灭火作业、水域救援、野外救援以及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物质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防护服装。
2、设计要求
抢险救援服分为冬季款和夏季款,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和舒适层。外层面料颜色为橘红色,肩背部和胸前贴袋袋盖为深火焰蓝色。标签应设置在救援服内前胸左侧,标明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生产日期等信息。
3、性能要求
外层面料需具备高强度、耐磨、阻燃和热稳定性,撕破强力≥23N,断裂强力≥320N,阻燃性能要求炭化长度≤100mm,离火自熄时间≤2.0秒。舒适层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经5次洗涤后缩水率≤5%。在260℃条件下5分钟内,收缩长度≤10%,不得出现熔融、熔滴或引燃现象。
4、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包括面料撕破强力、断裂强力、耐磨强度、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等测试。产品需通过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每件产品需有永久性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等信息。采用塑料袋或纸盒包装,包装箱需标明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运输过程中需防雨淋、受潮、曝晒,不得与化学药品混装;贮存时需保持干燥通风。
二、GB 24539-2021《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应急救援工作中使用的化学防护服,规定了防护服的分类、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应急救援人员在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气态、液态、固态颗粒物等)时穿着的化学防护服。
2、分类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能够防护气态、液态和固态颗粒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有限泼溅型化学防护服:对液态化学物质提供有限防护。
织物酸碱类化学防护服:防护液态酸性或碱性化学品。
3、性能要求
气密性:气密型防护服需具备良好的气密性能,防止化学气体渗透。
化学防护性能:防护服需通过化学物质渗透测试,确保对特定化学物质的防护能力。
热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结构完整,无熔融或燃烧现象。
4、试验方法
包括气密性测试、化学物质渗透测试、热稳定性测试等。
三、XF 621-2013《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要求,包括抢险救援服装的配备标准。适用于消防员在各类抢险救援任务中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配备要求每人配备夏季、春秋、冬季款式各2套,各类防护服需按配备数量的20%保持储备。着装原则根据任务和季节变化决定穿着类别,保持整洁统一。严格按照标准制作标志标识,不得擅自更改。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