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5/T 1336-2013《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5/T 1336-2013
中文名称:《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规范》
发布日期:2013-08-01
实施日期:2013-11-01
发布部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5/T 1336-2013《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规范》介绍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35/T 1336-2013《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1、范围
《规范》适用于福建省内各类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引用了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雷电防护装置安装与验收规范》等。
3、术语和定义
《规范》对雷电灾害、雷电防护、旅游景区等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
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规范》要求旅游景区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雷电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和措施。
5、雷电防护设施
《规范》规定了旅游景区雷电防护设施的设置要求,包括防雷接地、避雷针、避雷带等。
6、雷电防护措施
《规范》提出了旅游景区在雷电天气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如关闭景区、疏散游客、暂停户外活动等。
7、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规范》明确了旅游景区在雷电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包括信息报告、应急救援、事故调查等。
8、管理和监督
《规范》要求旅游景区建立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制度,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防御意识和能力。
二、《规范》的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福建省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景区提前发现潜在的雷电灾害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规范雷电防护设施的设置,可以提高景区的防雷能力,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明确雷电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有助于景区在雷电天气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防御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形成长效的雷电灾害防御机制。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