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基本信息
标准号:GB 4881-1985
中文名称:《中国语种代码》
发布日期:1985-01-29
实施日期:1985-10-01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归口单位:cnis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起草单位:标准局综合所
中国标准分类号:A24分类编码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20信息学
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介绍
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1月29日发布了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标准,自198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标准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语言的代码,包括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56个语种。这些代码的制定遵循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二、代码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语种代码的基本结构,包括:
1、两位字母代码:代表语言所属的语系和语族。例如,汉语的两位字母代码为“zh”。
2、三位数字代码:代表具体的语种。例如,汉语的三位数字代码为“001”。
3、一位字母扩展代码:用于表示语言的方言或变体。例如,普通话的扩展代码为“a”。
三、代码分配
标准按照语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对56个语种进行了详细的代码分配。以下是部分语种代码的示例:
1、汉语:zh001
2、藏语:bo105
3、蒙古语:mn450
4、维吾尔语:ug242
四、应用场景
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标准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
1、信息处理:在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和软件中,使用统一的语种代码可以方便地对信息进行分类、检索和处理。
2、信息交换: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使用标准化的语种代码有助于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
3、教育和科研: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统一的语种代码有助于对不同语种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管理和交流。
五、标准的意义
GB 4881-1985《中国语种代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中国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率,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化。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