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4/T 1261-2013《鱼丸加工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4/T 1261-2013
中文名称:《鱼丸加工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3-12-20
实施日期:2014-03-20
发布部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4/T 1261-2013《鱼丸加工技术规范》介绍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12月20日发布了DB44/T 1261-2013《鱼丸加工技术规范》标准,自2014年3月20日起,该标准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DB44/T 1261-2013《鱼丸加工技术规范》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生产加工鱼丸的企业。该标准规定了鱼丸生产加工的原料要求、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二、原料要求
1、鱼原料:鱼丸的生产应选用新鲜、无异味、无病变的鱼类,如鲮鱼、鲢鱼等。鱼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添加剂:鱼丸生产中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严格控制用量。
3、辅助材料:鱼丸生产中使用的辅助材料如淀粉、鸡蛋清等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三、加工工艺
1、清洗:鱼原料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鱼鳞、内脏、血迹等。
2、去骨:将清洗干净的鱼进行去骨处理,确保鱼丸中无鱼刺。
3、搅拌:将去骨后的鱼肉与适量的水、盐、淀粉等辅料混合,进行充分搅拌。
4、成型:将搅拌好的鱼肉混合物通过成型机或手工成型,制成鱼丸。
5、熟化:将成型后的鱼丸进行煮制或蒸制,使其熟化。
6、冷却:熟化后的鱼丸应进行冷却处理,以保持其口感和品质。
7、包装:将冷却后的鱼丸进行包装,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四、产品质量
1、感官要求:鱼丸应具有正常的色泽、口感和气味,无异味、无异物。
2、理化指标:鱼丸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微生物指标:鱼丸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五、检验方法
1、感官检验:通过观察、闻味等感官方法对鱼丸的色泽、口感、气味等进行检验。
2、理化检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鱼丸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进行检验。
3、微生物检验:采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对鱼丸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
六、包装、运输和储存
1、包装:鱼丸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并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运输:鱼丸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淋等不良环境,确保其品质和安全。
3、储存:鱼丸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等不良条件。
DB44/T 1261-2013《鱼丸加工技术规范》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广东省鱼丸生产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