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3/T 2148.7-2018
中文名称:《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
发布日期:2018-10-08
实施日期:2018-11-08
发布部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总站
中国标准分类号:B15植物保护综合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农业和林业
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介绍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0月8日发布了《DB33/T 2148.7-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7部分:杨梅褐斑病》》,并于同年11月8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旨在规范杨梅褐斑病的测报调查技术,确保病虫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标准涵盖了病害症状识别、调查方法、数据记录、预测和预报等关键环节,为杨梅褐斑病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病害症状识别
1、症状描述
本标准首先对杨梅褐斑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褐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中心可能变为灰白色,边缘呈褐色或深褐色。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背面可能出现灰黑色的霉层。
2、病原菌特性
标准还介绍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菌丝体、孢子形态、生长温度范围等,以便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培养。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病害调查的时间节点,建议在杨梅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定期调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
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取样法等,标准详细说明了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
标准要求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病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病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病斑数量、病斑大小等信息。
2、数据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病害的发生趋势和严重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五、预测与预报
1、预测模型
本标准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和气候条件的病害发生预测模型,帮助预测未来病害的发生情况。
2、预报发布
根据预测结果,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病害预报,指导农户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修剪、清除病叶、改善果园通风条件等,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推荐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并给出了用药指南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为杨梅褐斑病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杨梅病虫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