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6706-2018《磷化铟多晶》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6706-2018
中文名称:《磷化铟多晶》
发布日期:2018-09-17
实施日期:2019-06-0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 203/SC 2)
归口单位: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 203/SC 2)
起草单位:南京金美镓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麦特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云南中科鑫圆晶体材料有限公司
起草人:范家骅、邢志国、杨桂芳、刘文兵、李素青、王阳、李晓岚、孙聂枫、刘惠生、赵有文、惠峰、朱刘、刘永豪
中国标准分类号:H83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45半导体材料
GB/T 36706-2018《磷化铟多晶》介绍
《磷化铟多晶》国家标准(GB/T 36706-2018)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旨在规范磷化铟多晶材料的生产、检测和应用。该标准自2018年9月17日发布,并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背景
磷化铟(InP)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因其电子迁移率高、禁带宽度大等特性,在光电子器件、高频器件和高速集成电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磷化铟多晶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标准内容
1、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磷化铟多晶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等要求,适用于磷化铟多晶材料的生产和供应。
2、分类
标准中对磷化铟多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按晶体缺陷、电阻率、晶体尺寸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要求
标准对磷化铟多晶的材料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化学成分、晶体缺陷、电阻率、尺寸和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试验方法
详细描述了磷化铟多晶材料的试验方法,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体缺陷检测、电阻率测量、尺寸和形状测量、表面质量检查等。
5、检验规则
规定了磷化铟多晶材料的检验规则,包括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周期检验等内容。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对磷化铟多晶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材料在流通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7、质量证明书
规定了磷化铟多晶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应包含的内容,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化学成分、生产日期、检验结果等,以便于用户了解产品信息。
三、标准实施意义
GB/T 36706-2018《磷化铟多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磷化铟多晶材料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规范行业生产,保障产品质量,还能促进磷化铟多晶材料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应用。
四、标准对行业的影响
随着该标准的实施,磷化铟多晶材料的生产将更加规范化,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