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4/T 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4/T 1584.1-2012
中文名称:《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
发布日期:2012-02-23
实施日期:2012-03-23
发布部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4/T 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介绍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2年发布了DB34/T 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标准。
一、标准概述
DB34/T 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针对雷竹笋用林的造林地进行规定,以确保造林地的质量,为雷竹笋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造林地选择
标准对造林地的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地形较为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区,以便于雷竹的种植和管理。
2、土壤条件:造林地的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5.5-7.0之间。
3、光照条件:造林地应有充足的光照,以满足雷竹生长的需求。
4、水源条件:造林地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以保证雷竹的灌溉需求。
三、造林地准备
造林地的准备工作是确保雷竹笋用林成功培育的关键环节。标准对造林地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土地整理:对造林地进行深翻、平整,以消除土壤中的杂草和病虫害。
2、施肥:在造林前进行施肥,以提供雷竹生长所需的养分。
3、病虫害防治:对造林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减少雷竹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
四、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是雷竹笋用林培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对造林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1、种植密度:根据雷竹的生长特性和造林地的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2、种植方法:采用适宜的种植方法,如穴植、条植等,以保证雷竹的成活率。
3、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佳。
4、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苗,以保证雷竹的生长质量。
五、造林地管理
造林地管理是确保雷竹笋用林培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标准对造林地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灌溉管理:根据雷竹的生长需求和气候条件,合理进行灌溉。
2、施肥管理:根据雷竹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3、病虫害防治:定期对造林地进行病虫害的检查和防治,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修剪管理:对雷竹进行适时的修剪,以促进其生长和提高产量。
DB34/T 1584.1-2012《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第1部分:造林地》标准为雷竹笋用林的培育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准备、造林技术以及造林地管理等方面。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