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褐条霜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标准号是:GB/T 33121-2016
GB/T 33121-2016《玉米褐条霜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6-10-13发布,并于2017-05-01实施。
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起草人是王宏毅、陈定虎、黄智辉、林谷圆、郑万里、黄蓬英、方志鹏、林石明、严进。
“玉米褐条霜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介绍
玉米褐条霜霉病菌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它能够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对玉米的茎、叶、鞘及苞叶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及时准确的检疫鉴定方法对于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检疫鉴定时,通常需要采集病组织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查孢子囊的特征来确认病菌种类。还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来检测病原菌的特定DNA序列或蛋白质表达,从而实现对该病菌的快速准确鉴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鉴定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进行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些现代生物技术在提高鉴定速度、降低误诊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也被用于病原菌种内分化和致病机理的研究,为病害管理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综合应用传统与现代鉴定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玉米褐条霜霉病菌检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