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37/T 4219-2020《海洋监视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基本信息
标准号:DB37/T 4219-2020
中文名称:《海洋监视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12-30
实施日期:2021-01-30
发布部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单位:山东省海洋局
归口单位: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山东省水产设计院、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贺志鹏、刘麒、王厚军、王平、岳英洁、安玉栓、李劼、杨怡红、高鹰、王钧俊、毕永坤、李阳、毕晓珂、刘浩、王腾、于冬、路明、李明、刘瑾一
中国标准分类号:A45海洋学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DB37/T 4219-2020《海洋监视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介绍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2月30日发布了DB37/T 4219-2020《海洋监视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并于2021年1月30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安全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海洋监视监测手段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监视监测需求。而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廉、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制定本标准,规范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领域的应用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无人机系统技术要求:对无人机的性能指标、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续航时间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无人机能够满足海洋监视监测的需求。
2、监视监测任务规划:对监视监测任务的规划、航线设计、任务执行流程等进行了规定,以提高监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3、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类型、数据质量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飞行安全与风险管理: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要求、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过程中的安全性。
5、无人机操作人员要求:对无人机操作人员的资质、培训、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无人机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标准的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监视监测领域中无人机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调查、海上搜救、海上执法等。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可以规范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标准的实施意义
1、提高监视监测效率:通过规范无人机的操作流程和任务规划,可以提高监视监测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2、保障数据质量:通过规定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要求,可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3、确保飞行安全:通过规定飞行安全要求和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规范操作人员行为:通过规定操作人员的资质和操作规程,可以规范无人机操作人员的行为,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DB37/T 4219-2020《海洋监视监测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无人机在海洋监视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本标准,不断提高海洋监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