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G/T 3967-2007《荧光增白剂MST-H(C.I.荧光增白剂353)》基本信息
标准号:HG/T 3967-2007
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MST-H(C.I.荧光增白剂353)》
发布日期:2007-07-20
实施日期:2008-01-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泛胜塑胶助剂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起草人:王勇、王培、梁沛基、吴九英、虞立江
中国标准分类号:G57染料
国际标准分类号:87.060.10颜料和填充剂
HG/T 3967-2007《荧光增白剂MST-H(C.I.荧光增白剂353)》介绍
《荧光增白剂MST-H(C.I.荧光增白剂353)》是中国化工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产品定义与分类
1、产品定义
荧光增白剂MST-H,也称为C.I.荧光增白剂353,是一种化学结构明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提高材料的白度和亮度。它通过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射可见光,从而增加材料表面的白度感。
2、产品分类
标准中将荧光增白剂MST-H分为不同的类别,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具体的分类依据包括产品的纯度、形态(如粉末、颗粒等)以及特定的应用领域。
二、技术要求
1、化学性质
标准详细规定了荧光增白剂MST-H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
2、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确保荧光增白剂MST-H性能的关键。标准中规定了产品的纯度、水分、灰分、筛余物等关键质量参数的具体要求。
3、安全性要求
考虑到荧光增白剂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影响,标准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限量等。
三、试验方法
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法,用于检测荧光增白剂MST-H的各项性能指标。这些方法涵盖了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多个方面,确保了产品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四、检验规则
1、检验分类
标准将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以确保产品在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
2、抽样方法
详细规定了抽样的数量、方法和频率,以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3、判定规则
明确了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五、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标志
标准规定了产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批号、净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包装
对产品包装的材料、规格、密封性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3、运输
规定了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4、贮存
对产品的储存条件进行了规定,包括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以确保产品的长期稳定性。
《荧光增白剂MST-H(C.I.荧光增白剂353)》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规范荧光增白剂MST-H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