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63/T 1231-2013《白刺夜蛾防治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DB63/T 1231-2013
中文名称:《白刺夜蛾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13-09-06
实施日期:2013-10-15
发布部门: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63/T 1231-2013《白刺夜蛾防治技术规程》介绍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DB63/T 1231-2013《白刺夜蛾防治技术规程》,自2013年10月15日起实施。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白刺夜蛾的防治技术要求和方法,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进行白刺夜蛾的防治,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标准包括了白刺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监测方法、防治策略、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生物学特性
本标准详细描述了白刺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等。这些特性是制定防治策略和方法的基础。例如,了解白刺夜蛾的食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以减少其危害。
三、监测方法
监测是白刺夜蛾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标准提供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视觉监测、诱捕监测、性信息素监测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及时发现白刺夜蛾的发生和扩散,为防治提供依据。
四、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是防治工作的核心。本标准提出了以生态控制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策略。这种策略既考虑了防治效果,又兼顾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五、防治方法
本标准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化学防治主要依靠农药,但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则包括诱捕、机械清除等手段,可以作为其他防治方法的补充。
六、防治效果评价
防治效果评价是衡量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标准规定了评价方法,包括对农作物损失率、白刺夜蛾死亡率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防治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