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44/T 762.6-2010《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规范 第6部分:信息分类编码》基本信息
标准号:DB44/T 762.6-2010
中文名称:《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规范 第6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发布日期:2010-05-14
实施日期:2010-07-14
发布部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4/T 762.6-2010《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规范 第6部分:信息分类编码》介绍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这一问题,于2010年发布了DB44/T 762.6-2010《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规范 第6部分:信息分类编码》,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的信息分类编码工作,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一、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中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分类方法、编码规则以及编码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为特种设备的监管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支持。
二、信息分类编码原则
1、系统性:信息分类编码应覆盖特种设备监管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科学性:分类编码应基于特种设备的特点和监管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
3、唯一性:每个编码应具有唯一性,避免重复和混淆。
4、扩展性:编码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监管需求的变化。
三、信息分类方法
本标准对特种设备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安全监察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事故信息等。各类信息根据其特点和监管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类,以实现对监管信息的全面覆盖。
四、编码规则
1、层次性:编码体系采用层次结构,便于理解和管理。
2、简洁性:编码应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使用。
3、规范性:编码应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则,保证统一性。
4、兼容性:编码应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便于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五、编码的维护和管理
1、定期更新:随着监管需求和设备类型的不断变化,编码体系应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
2、统一管理:编码的维护和管理应由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信息反馈:鼓励监管人员和相关利益方对编码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编码体系。
六、标准的应用
本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安全监察等各个环节。通过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可以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监管成本,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