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8261-2019《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基本信息
标准号:GB/T 38261-2019
中文名称:《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发布日期:2019-12-10
实施日期:2020-07-0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科学院
归口单位: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9)
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起草人:吴美玉、刘颖、李瑞如、王新胜、柳琳、高峡、赵婷、陈宽、淡墨、陈亮、徐丽明、谢黎明
中国标准分类号:A43化学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40化学分析
GB/T 38261-2019《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介绍
GB/T 38261-2019《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推荐性标准。该标准于2019年12月10日发布,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纳米技术领域中,生物样品中银含量的测量。涉及的生物样品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尿液、组织、细胞等。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银含量进行精确测量,为研究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毒性提供重要数据。
二、标准的主要规定内容
1、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相关术语和定义,如生物样品、银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为标准的理解与应用提供基础。
2、方法原理: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即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使样品中的银离子化,再通过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3、仪器与试剂:详细列出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名称及规格要求,为实验操作提供明确指导。
4、样品制备:规定了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前处理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5、分析步骤:详细阐述了银含量测量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校准、测定、数据处理等环节。
6、结果计算与表示:介绍了银含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示方式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方法验证:提出了方法验证的具体要求,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三、标准实施的重要意义
GB/T 38261-2019的实施对于纳米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生物样品中银含量的测量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过精确测量银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毒性,为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纳米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有检研究院旗下第三方检测报告办理服务